09-11
两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卷入医院检验科腐败案
09-11
阿里给高德10个亿,要断了美团后路?
09-11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9月10日下午,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用预制菜,并且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图源:微博@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在罗永浩吐槽西贝用预制菜背后,折射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排斥”。具体到企业层面,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预制菜企业的表现普遍不佳。
预制菜“预冷”
和各地兴高采烈的推动预制菜行业发展不同,预制菜企业普遍面临业绩下滑的窘境。
根据各企业披露的半年报显示,“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上半年实现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为3195万元,同比下降24.5%。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同比减少4.02个百分点至20.83%。
然而,其他预制菜企业的表现依旧欠佳。
千味央厨上半年实现营收8.86亿元,同比下降0.7%;归母净利润为3579万元,同比下降39.7%。不过,其冷冻调理菜肴类及其他产品的收入为6521.77万元,同比增长了67.31%。但尽管该业务的毛利率增长了4.66%,但依旧只有17.75%。
国联水产实现营业总收入16.5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36%;归属净利润为亏损5.44亿元,同比下滑3180.5%;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了22982.41%。其中,主要的水产食品实现收入为16.12元,同比下滑16.97%。该品类的毛利率同比下滑了17.05%至-2.89%。
惠发食品的营收为7.35亿元,同比下滑17.75%;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2880.37万元和2999.36万元,分别同比下滑82.54%和67.5%。
具体到产品层面,惠发食品旗下的丸制品同比下滑了17.28%、油炸品同比下滑了17.8%、中式菜肴更是同比下滑了21.73%、餐饮类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94.78%……
海欣食品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元,同比下降15.18%;归属净利润为亏损2030.41万元,同比下降59.06%。其中,旗下速冻菜肴制品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下滑23.17%;销售量同比下滑30.18%至2609吨。
不过,有不是所有的预制菜企业都表现欠佳。
比如,春雪食品上半年生产调理品(预制菜)2.83万吨,同比下降1%;销售调理品(预制菜)2.94万吨,同比增长10.53%。其中,调理品(预制菜)出口总量达到1.33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欧洲市场同比增长94%)。
圣农发展的深加工肉制品产品销售量17.45万吨,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3.21%。
盖世食品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1.39%;实现净利润2034.59万元,同比增长4.77%;扣非净利润1967.14万元,同比增长28.17%。
难以摆脱的B端依赖
众所周知,目前预制菜至少有70%都销往了B端客户,而B端客户的经营表现,也倒逼预制菜企业不断调整市场策略。
而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预制菜企业却很难摆脱对B端客户的依赖。
比如,千味央厨的客户主要是全国性的品牌连锁餐饮企业,如百胜中国、海底捞、华莱士、老乡鸡、九毛九、三米、曼玲等,也与部分国内大型KA卖场如盒马、沃尔玛等有合作。或许是对于B端客户的过渡依赖,千味央厨来自前五名客户及其关联方的收入占比高达35.85%。
无独有偶。
像国联水产同样拥有盒马、永辉超市、沃尔玛、大张超市、山姆会员店、赛百味、汉堡王等知名客户,但其上半年却在“赔本赚吆喝”。
与此同时,在产业大兴的背景下,涌入预制菜赛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其中,2024年注册相关企业数量超1万余家;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9500余家。
而在下游端,包括绿茶在内的不少餐饮企业反而将“不用预制菜”作为了自己的卖点之一,由此可见,预制菜不仅在C端不受待见,也不是所有餐饮品牌也都欢迎预制菜。
像西贝这样的知名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探索时间更早。早在2019年,西贝就开始布局预制菜,推出第一款预制菜产品羊蝎子,到目前,莜面鱼鱼、香辣羊蝎子、蒙古牛大骨、蒙古奶酪饼等预制菜产品,都是西贝的招牌菜品。
和罗永浩吐槽的一样,西贝并未在菜单或门店显著位置告知消费者其提供的是预制菜。这对于消费者而言,确实有失公平。不过,目前并未有相关标准要求餐饮企业这样做。
预制菜并不是“坏东西”,绝大多数消费者虽然很难避免,但依旧渴望明明白白消费。
(责任编辑:zx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