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中国经验助力改善刚果(布)道路交通——记中企承建黑角市政道路项目

2025-09-11     HaiPress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9月10日电通讯|中国经验助力改善刚果(布)道路交通——记中企承建黑角市政道路项目

新华社记者郑扬子

在刚果(布)黑角市近郊的道路上,推土机轰鸣,卡车往来穿梭,沟槽中焊花闪烁,当地工人和中国工程师正在并肩作业。

黑角市是刚果(布)的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但市区道路狭窄拥堵,排水系统老化,雨季积水频发,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刚果(布)黑角市政道路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极大缓解黑角市区的拥堵状况,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全新的排水系统将有效解决内涝问题。

黑角市政道路项目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全长近14公里,是刚果(布)总统发展议程中的重点工程。项目经理刘鹏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应用中国经验,有效解决了市政管网迁改、软弱地基处理等难题,并在道路部分畅通的前提下保证了雨季施工效率。

黑角市老城区地下供水、供电、通信等管线纵横交错,机械开挖容易造成破坏。施工团队坚持“探明为先、人工开路”的原则,在机械开挖前,先使用管线探测仪进行精细物探,对疑难点采用人工探坑进行精确定位,在管线密集区采用人工开挖,确保安全。施工团队还引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优化开挖和支护方案,有效避免了管线冲突。

刘鹏说,由于黑角市地下水位高,土层以砂性土和软土为主,在深基坑开挖时,极易产生边坡失稳、管涌和渗水现象。加之当地雨季漫长、降雨强度大,排水防汛是巨大挑战。项目团队为此采用了钢板桩和内部井点降水的组合工艺,同时制订详尽的雨季施工应急预案,配备大功率抽水泵和备用发电机,确保施工不断档。

此外,道路施工中广泛使用就地冷再生等绿色工艺,将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降低碳排放。

“这是一场在繁忙城区进行的大型外科手术。”刘鹏说,中国经验的运用使项目能够在复杂脆弱的地质条件和密集的建成区内稳步推进。

中方管理经验也为黑角市政道路项目建设提供了助力。刘鹏介绍,项目采用属地化管理,当地员工根据其岗位参加焊接、测量、设备操作、木工、钢筋工等技能培训。目前已有500余名刚方员工参与项目建设,还带动了当地建材、运输、餐饮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

项目员工布卡马·恩登博·朱达斯告诉记者,他以前只能打零工,收入微薄。如今,他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学会了电工维修和管网维护,收入提高了3倍。“我还学会了简单的中文,在工地上和中国同事交流很方便。”他说。

刚果(布)总理阿纳托尔·科利内·马科索7月视察项目时,对中国路桥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上所作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说,项目团队成功克服了复杂地下管网的挑战,中国建设者展现出的专业技术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

(责编:刘洁妍、张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